| - 游泳池溺斃皆肇因疏忽
綜觀歷年游泳池泳客溺斃新聞,幾乎全部都在不知不覺,無聲無息中發生。因此游泳池的溺水事件可以說皆因疏忽造成,絶少因救生員救援技術不良而導致。甚至許多兒童溺水,家長雖陪同在場,亦不知道受害人死亡。 - 淺水區比深水區易發生溺斃
跟據統計,游泳池溺水事件常會發生於淺水區,甚至救生員的近水跟前。可以說深水區較易發生救援事件,淺水區較易發生溺斃事件。因此救生員訓練除應注重於技術的提升外,也應加強水上安全常識及責任觀念。 - 溺者不會呼救也無法揮手求救
他們必須先能呼吸,才能說話。一個人溺水時,嘴巴會沒入水中再浮出水面,中間沒有時間呼氣、吸氣,加上呼救。 溺水者會本能地將雙臂伸到兩側,向下壓,好讓嘴巴浮出水面,小孩則可能會將手臂前伸。總之,他們無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動,或伸向救援設備。 - 溺者看起來不像溺水者
溺水者看起來可能只是抬頭在看天空、岸際、泳池邊或碼頭。這時你要問:「你還好嗎?」如果他們能回答,大概就沒事。如果眼神渙散,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鍾的時間救他們一命。 - 溺水者的無聲跡象辨識
1.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,沒有踢腿的動作。他們只能掙扎20到60秒,之後就會沉下去。 2.眼神呆滯,無法專注或閉上眼睛。 3.頭髮可能蓋在額頭或眼睛上。 4.頭在水中,嘴巴在水面;可能頭後仰,嘴巴張開。小孩的頭則可能前傾。 5.小孩在戲水時會發出很多聲音。當發現孩子安靜無聲時,就該去看看是怎麼回事。 6.過度換氣或喘息。 7.嘗試向某一特定方向游泳,但沒有取得進展。 8.試圖翻身背面。 9.好像是在攀登無形的階梯。 - 救生員必需知道的法律知識
游泳池救生員是屬專業人員,在現場從事業務的人,負有泳客安全的法律責任。因此除了救生技術的精進,還要具備應有的法律觀念。 救生員的法律責任如下: 一、刑事責任:業務過失行為 從事業務之人,因業務上之過失致人於死者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。 二、民事責任: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三、行政責任:主管機關監督管理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