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泳四式的技巧 游泳教學

游泳四式的技巧

2025.02.17 20

游泳姿勢技巧要領 捷泳(自由式)捷泳(自由式)腿部以髖關節為軸,雙腳打水像魚尾。高肘入水,保持身體直線。短距離六拍踢水,長距離二拍踢水。換氣時只能轉頭,不可抬身。 仰泳仰泳腿部踢水向上用力,向下放鬆。划水路線為倒S型,推划時有向下壓推動作。一手划水時吸氣,另一手划水時吐氣。 蛙泳蛙泳小腿向臀部收90°,雙腿畫半圓。抓水動作如搖櫓,手腳動作幾乎一致。收腿慢,蹬夾腿快且用力。 蝶泳蝶泳雙臂同時入水,水中劃水如關刀狀。換氣時,頭部前探,盡量不抬高。打水時,腰部發力,腿部協同擺動。

繼續閱讀
自由式打水技巧解析 游泳教學

自由式打水技巧解析

2025.02.05 86

魚兒水中游,速度從何而來?在游泳池畔,常聽到有人問:「自由式打水應該怎麼用力?深度、姿勢如何調整,才能有效提高游泳速度?」有些人用盡全力打水,卻只見水花四濺,身體仍然停在原地。要改善這種情況,我們可以從魚兒擺動尾鰭的方式來找答案。打水的原理魚尾擺動時會產生阻力 (F),可分解為兩個分量:順時鐘擺動時,分力 F1 向後推水,產生前進動力。逆時鐘擺動時,分力 F2 向前推水,造成後退效果。魚兒游泳時,尾鰭在接近中心軸時快速擺動,以獲得較大的推進力;過了中心軸後則慢速擺動,以減少阻力。自由式打水的原理也是如此:向下打水時,速度要快,以產生推進力。過了中心軸後要減速,以減少阻力。如果打水速度過快且未依中心軸變化調整,就容易導致推力與阻力互相抵消,結果只是消耗體力,卻無法有效前進。提升打水效率的關鍵技巧提升推進力依據 牛頓第二定律 (F=ma),當腳的質量 (m) 固定時,提高加速度 (a) 可以增強推進力。因此,打水時應適當加速,以獲得更大的推動效果。增加沖量 (Impulse)由公式 沖量 = 力量 (F) × 時間 (t) 可知,除了提高力量,還需要延長施力時間,因此打水時應保持較長的動作軌跡,以獲得更大沖量。最大化靜水量腳板應 伸直內八字,打水時略微向身體中心線滑動。腿部上抬時,腳板放鬆並讓腳尖下指,如同划槳動作,以增加推進力。運用核心力量打水腰部應與腿部配合發力,避免單純使用腿部肌肉,這樣能減少體力消耗,提升打水效能。善用鞭式打水當小腿尚未達身體中線時,大腿應率先抬起,帶動腳尖迅速向下 鞭水,這能有效提升速度。保持放鬆,避免過度緊繃由於雙腿是交替打水,因此大腿應有一半時間處於放鬆狀態,避免長時間緊繃,這樣可以節省體力,讓游泳持續更久。結語掌握上述打水技巧後,再透過實際練習與身體協調,能有效提升自由式打水的效率,使游泳速度更快、動作更流暢。

繼續閱讀
水中有氧運動介紹 游泳教學

水中有氧運動介紹

2025.02.05 81

一、前言提昇體適能與追求全人健康的理念,在現今社會已愈來愈受重視,如六年國建中,提昇國民體適能與促進健康是政府推動的一致目標,所謂體適能其定義為身體適應生活環境與工作的綜合動力,是指個人在工作之餘,還有餘力從事休閒運動或應付突發狀況的緊急能力 ,包括競技體能和健康體能,而要提昇體適能一定得透過有效的運動與健康生活態度,多數的專業研究已肯定有氧運動是改善體適能的最佳運動之一。(一) 何謂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是使用身體的大肌肉群,持續做長時間有節奏的一種運動模式,其功能具有強化心肺循環機能,增強全身性的耐力,改善血液的質和量,減少身體脂肪,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率 ,以促進身心健康,提昇生活品質??它是1960年美醫學權威Dr.K.H.Cooper於美軍醫學研究所為改善飛行員的心臟循環機能為目的,所開發的運動課程*Dr.Cooper認為只要連續五分鐘的大肌肉群運動,並使心跳數每分鐘超過150次者,其心肺機能一定會增強,結果訓練效果非常理想*Dr.Cooper更認為除了特殊訓練外,一般人一週只要有連續30分鐘的運動,便能增強心肺機能,促進全身血液暢流,因此日後廣被推崇*有那些項目屬於有氧運動呢 ?***慢跑、快步走、健走,年齡大者或腿部有運動傷害者則適合後兩項***游泳、水中有氧運動,老少咸宜且全身性的有氧運動需有成熟的泳技才能不停的游,但下水不一定要游泳,只要利用水中的環境,不停的走跑跳或隨著音樂的快緩手足舞蹈一番,便能使您在水中享快樂的有氧時光,達到有氧運動的效果***有氧舞蹈,1960年末期,由美之蘇珊將Dr.Cooper之有氧運動論以舞蹈基本動作伴隨強烈的音樂節奏表現出來,熱情奔放,心情舒暢,雖是汗流浹背,卻深受女性的喜愛***另外如登山健行及騎腳踏車(二) 何謂水中有氧運動運動者在水中,身體保持垂直姿勢,頭部出水狀態的水中運動方式,在過程中將舞蹈的基本動作如走跑跳躍等動作,配上輕快或緩和的音樂,所進行針對改善體適能的運動。(三) 水中有氧運動的特色是一種老少咸宜的運動,因為水性柔軟,在運動過程中,身體保持直立,頭部不必入水,再加入趣味性遊戲,對於不會游泳怕水或泳技不夠的人,是非常適合的運動,且身體藏在水面下,有隱密性,且在運動時不會有汗流浹背的感覺,對於不宜從事陸上運動者,何嘗不是一項理想的運動,最重要的是水中有氧運動具有下列特色。***水溫較低,故即使長時間的運動,其感覺很舒服,而不會有體熱過高的危險***水有浮力 可約減輕體重90%,對於體重過重,下背痛及膝蓋腳踝關節受傷者,可避免運動傷害,亦有復健的效果***水中阻力為陸地的12~15倍,有助於肌力肌耐力的增進,又可達到預期的運動強度,其效果如同陸上的重量訓練,尤其能避免肌肉突然用力收縮的衝擊,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***一入水所感受的壓力,是陸上所沒有的,但卻可促進血液循環,新陳代謝及按摩復健的功效(四) 水中有氧運動的功用***增強心肺持久力 ,強化心臟功能,提昇血管與血液的質與量***減少體脂肪,增加基礎代謝率***增進肌力肌耐力及關節柔軟度***降低膽固三酸甘油,提昇高密度脂蛋白***對於肌肉與關節的傷害程度最小***有效改變身體協調 平衡和肢體的控制能力***持續長時間的激烈運動,仍不會使體溫過高***全面提昇體適能,更能燃燒身體地體脂肪***具有治療性與復健的效果(五) 水中有氧運動的環境與裝備***水溫:最好維持在26~30℃之間***淺水課程的水深大概在120~130cm之間,原則上以站直的身體水深在肚臍與胸線之間***音樂:節拍不宜過快,以90~120拍/分最理想***裝備 :蛙掌式手套,水中有氧鞋,划手板等二、水中有氧運動的課程介紹1. 暖身運動:為進入水中前的熱身,以靜態的伸展運動為主,可以預防疼痛抽筋及運動傷害的發生。***陸上低強度熱身運動***陸上或水中伸展運動2. 有氧運動:是最主要階段,可增強心肺持久力,強化心臟功能,吸取更高的氧氣輸送能力,燃燒更多的脂肪,達到訓練的功效。***水中原地運動***動作組合 水中跑步 水中跳躍***水中移動熱繞圈子運動3. 肌力訓練:利用水的阻力,或藉用浮板,彈力帶等器材,對身體的上肢下肢 ,如手臂大小腿作肌肉訓練,以增強肌肉的結實度,防止骨質疏鬆症的現象。***下肢運動***上肢運動4. 緩和運動:可使身心放鬆下來,減少疲勞狀態,甚至藉以矯正姿勢,對於肩酸的預防,腰痛等疾病的預防 ,都非常有效。***水中緩和運動***水中復健運動~~*_*~~輔英技術學院 陳嫣芬老師~~*_*~~

繼續閱讀
救難團體 經驗交流 救生技巧

救難團體 經驗交流

2025.01.04 62

感嘆震災暴露經費、設備不足,對媒體焦點都放在國外救援隊,也感不平。 在九二一大地震的救難工作告一段落後,十多個民間救難團體昨天聚集在台中市的東山樂園,針對民間救難團體所遭受的問題進行討論。與會者除了陳述目前經費短缺及設備不足的情況外,對於國內媒體將焦點放在國外救援隊的作法也表示不滿。 昨天一共有台中市風景區災難搜救協會、台中市急難搜救協會、台中縣山難搜救協會、台中縣九一九協助事故協會、台中縣危急救援協會、台中縣飛狼搜救協會、南投縣救難協會、南投縣成功救援協會、彰化縣福鹿救難協會,苗栗縣救難協會等十餘個民間救難團體在台中市舉行研討會,主要討論主體為民間救難團體的運作及所面臨的困境,及面臨種大災害發生時,各救難團體如何整合,並作好分工。 但是討論會中,不少協會成員對於經費及設備不足感嘆不已。一位台中市風景區災難搜救協會的成員指出,大地震發生時,他在凌晨二點十分時由無線電聽到大坑地區損失慘重,就立刻聯絡隊員前往支援,而他們在第二天也抵達大里市的「台中王朝」,在苦無設備下,無法偵測是否有人存活,因此喪失不少良機,最後只救出一位生還者。一位成員並指出,他們比國外的救援隊都早抵達災區,並在地震當時就救出了不少居民,然而在缺乏媒體報導下,社會好像忘記了他們的存在。【錄自1999/11/14自由時報/記者林良哲】本站短評:政府應重視本國救生及救難團體,而不是成立國際救難隊作樣板。解決方案:政府應補助救生及救難團體經費,並且協助取得救生訓練場地。

繼續閱讀
踏浪季常是老淚縱橫時 安全知識

踏浪季常是老淚縱橫時

2025.01.04 88

 隨著氣溫日益上升,海邊戲水的人潮漸漸湧入,可是近來海邊戲水喪生的事件頻傳,加上又是學生的春假期間,因此在海中滅頂的竟是一群年輕的學子們,家屬只能懷著著急的心,望著茫茫的大海,尋找、哭喊著自己親人的名字。 幾乎一到了春末夏初,這類悲劇就開始重演,台灣的公共安全措施一直遭到忽視,年輕好玩的學子們又抱著「不會那麼衰」的心態,有些海水浴場還未實施開放,甚至根本無人管理,而一齣齣的悲劇就發生,一片大好的前程就在大海吞噬下消失,一時的疏忽卻釀成一個家庭的哀痛。 週休二日,連續假日的實施,使人們走出戶外機會增多,有關當局應該在公共場所對安全措施加強輔導,並有管理的安全人員,如不幸發生意外才能及時加以搶救,不要有「見棺材才掉淚」的心態,或視人民性命如草芥,若公共場所的安全措施加以改善,相信台灣意外頻傳的迷霧,終能漸漸消失殆盡。[節錄自87/04/15台灣日報/台灣論壇/黃致思/中市(社工員) ]本站短評 :水上安全政府有責,人人要有危險意識。解決方案:普建泳池,提倡全民游泳運動,泳池深度 (1.8M) 足供救生訓練。加強學校游泳教學及水上安全教育。支援水上救生團體,推廣水上救生安全。

繼續閱讀
水上救生基本知識 安全知識

水上救生基本知識

2025.01.03 80

救溺之前:須三思而後行考慮安全第一;停下來,三思而後行;評估現場環境;個人安全較任何人或任何事物為上;在個人沒有危險才作出救援;切記最好的救人方法是器材救生。叫喚『緊急救援服務機構』119。救生優先:三原則岸上救生優於下水救生。器材救生優於徒手救生。團隊救生優於個人救生。救生步驟:五大步驟岸上救生。涉水救生。船艇救生。器材救生。徒手救生。基本救生:最安全的救生當有意外發生時,自身或他人處於危險情況,須知道如何應用最安全及可行的方法去補救。救人最好的方法是不要下水,而應用器材去救生。小學生不應教授需下水游泳的救溺方法,因會引起他們自身的危險甚至致命的後果。

繼續閱讀
防溺水 不能只靠禁止牌 安全知識

防溺水 不能只靠禁止牌

2025.01.03 87

【聯合報╱高崇華/水上救生協會考試官(台北市)】 2008.07.15 04:12 am 三峽大豹溪連續傳出數起溺斃事件,逼得台北縣長周鍚瑋不僅親赴現場勘查,並鄭重宣示,將該處列為危險水域,嚴禁戲水,違反者將重罰。看到這則報導,筆者有些不同的看法。溺水事件頻傳,決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,政府、學校、家庭都有責任。首先我們來看看政府的立場。水上救難是一項非常危險而專業的工作,但是政府機關至今沒有成立專責部門,而是交由消防單位兼差。歐美先進國家有專職的水上救難隊,消防員不一定要具備游泳及水上救生的能力。反觀國內的消防員,打火、救生、甚至抓蛇,樣樣都來,以致發生台北縣消防員韓宏裕泳訓溺斃事件。此外民間救生員也是由紅十字會、中華民國水上救生協會等少數團體代訓,至今沒有政府單位的認證制度,使得公有或學校游泳池的救生員,都是以臨時工或技工的名義聘用。而風景區的救生站,亦是由前述的幾個民間組織義務設置的。所以第一個因素是,政府機關對於防止水難的工作不重視。其次是教育觀念的偏差。我們從游泳池的設計,即可看出端倪。國內中等學校以下的游泳池,深度大多不會超過一點五公尺,有些甚至淺到一公尺、或一點二公尺,這是「保護主義」作祟的結果。如果你參觀過美國、英國學校的游泳池,你會發現他們設計的游泳池,一定有一部分是深水池。國外教育單位重視學童的安全絕不亞於國內,那為什麼在硬體設備的觀念上就有如此大的差別。國內的游泳教學,千篇一律的在淺水池裡從蹬牆漂浮開始,再從這一邊游到對岸再回頭,從不泡在深不見底的水池裡,事實上也沒有深水池。如果有一天,遇到沉船,或掉入踩不到底的深水裡,那種從未嘗試過的恐懼感,會讓他無法自保。一個人掉到水裡不到一分鐘就沉下去,跟一個三分鐘才沉下去的人,結果是完全不同的。在國外學游泳的第一課是在深不見底的水中練習「踩水」,期間還穿插著衣游泳、水中脫衣、及浮具製作等趣味性的課程,在學游泳前,一定要先學會一些「自救」的技巧。光這一點就值得我們的教育主管們深思。事實上政府訂定的國小畢業前應達到游十五公尺、國中廿五公尺、高中五十公尺這個標準根本就不夠。反而讓家長誤以為小孩會游十五或二十五公尺,就放心讓他們參加水上活動,結果更容易發生意外。炎炎夏日,親水的機會不該被剝奪。尤其年輕朋友們精力旺盛,限制了從事正當的戶外活動,不良場所則正在暗處向他們招手,值得我們三思。   

繼續閱讀
小琉球水上救生創世紀 安全知識

小琉球水上救生創世紀

2025.01.03 81

~水上救生訓練首次在小琉球開花結果~ 許茂盛教練  台灣本島正值寒流來襲,小琉球則乍寒還暖的十一月底,首次有水上救生員訓練班在此一小島開訓,展開歷史的新紀元。短時開內提昇了游泳的技巧,充實水上安全知識及訓練救生技術,兼而增進境內居民的情誼及團隊精神。小琉球為屏東縣琉球鄉,位於東港鎮西南海面8浬外的小島,面積約7平方公里,環島一周約13公里。居民純樸熱情,主要以漁為生,近、遠洋漁業發達,近年更開發觀光產業,實是台灣休閒旅遊難得的最佳景點。當地居民們雖是島民,以漁為生,熟諳水性,然而卻只會以海盜式或狗爬式游泳前進。境內也僅有一個小游泳池,係當地觀光協會理事長,亦為本班學員長許成智所擁有的八村飯店內設施。因該池深1公尺多,長僅18公尺,入訓測驗後即轉移至廢棄的「竹排碼頭」內進行訓練。卻也配合了當地環境及需求。開訓後的頭三天人人叫苦,個個抱怨,眾口皆曰等於是繳錢來受罪。因為這也是此一小島自已繳費受訓的首例,以往受訓,大都是免費參加,甚至還有小禮物可拿,而且輕鬆愉快。那像水上救生訓練嚴格,早餐、晚餐加消夜,而且每一動作都要求切實,無法偷懶。結訓後,大家都稱讚有加,咸認為不但值回票價,還有其必要性及榮譽感,下期開訓時一定會鼓勵眾子弟來參加。馬上可以派上用場的,其中就有不慬救生的救生員,馬上是名符其實救生員,不慬救生的浮潛領隊馬上可以應用。漁會所屬海岸巡守隊員也有了救生技術,不會有溺人事件時束手無策,無法救人甚或形成雙溺水的事件。此次訓練班得以圓滿成功,要感謝總教練馬志宏的努力,教練團劉宗清、陳惠文、張泮池、黃金龍諸教練的辛勞,考試官柯誌霖的支援,隨班攝影宋其鴻,雜務管理、交通支援,學員長許成智伉儷提供教練膳宿,尤其是當地漁會林益利負責推動辛勞備至,特此表示感謝。【作者台北市水上救生志工協會理事長許茂盛】 

繼續閱讀
游泳池安全維護初探 安全知識

游泳池安全維護初探

2025.01.03 73

 游泳池安全維護初探 考試官/許茂盛 游泳池溺斃皆肇因疏忽綜觀歷年游泳池泳客溺斃新聞,幾乎全部都在不知不覺,無聲無息中發生。因此游泳池的溺水事件可以說皆因疏忽造成,絶少因救生員救援技術不良而導致。甚至許多兒童溺水,家長雖陪同在場,亦不知道受害人死亡。淺水區比深水區易發生溺斃跟據統計,游泳池溺水事件常會發生於淺水區,甚至救生員的近水跟前。可以說深水區較易發生救援事件,淺水區較易發生溺斃事件。因此救生員訓練除應注重於技術的提升外,也應加強水上安全常識及責任觀念。溺者不會呼救也無法揮手求救他們必須先能呼吸,才能說話。一個人溺水時,嘴巴會沒入水中再浮出水面,中間沒有時間呼氣、吸氣,加上呼救。溺水者會本能地將雙臂伸到兩側,向下壓,好讓嘴巴浮出水面,小孩則可能會將手臂前伸。總之,他們無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動,或伸向救援設備。溺者看起來不像溺水者溺水者看起來可能只是抬頭在看天空、岸際、泳池邊或碼頭。這時你要問:「你還好嗎?」如果他們能回答,大概就沒事。如果眼神渙散,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鍾的時間救他們一命。溺水者的無聲跡象辨識1.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,沒有踢腿的動作。他們只能掙扎20到60秒,之後就會沉下去。2.眼神呆滯,無法專注或閉上眼睛。3.頭髮可能蓋在額頭或眼睛上。4.頭在水中,嘴巴在水面;可能頭後仰,嘴巴張開。小孩的頭則可能前傾。5.小孩在戲水時會發出很多聲音。當發現孩子安靜無聲時,就該去看看是怎麼回事。6.過度換氣或喘息。7.嘗試向某一特定方向游泳,但沒有取得進展。8.試圖翻身背面。9.好像是在攀登無形的階梯。救生員必需知道的法律知識游泳池救生員是屬專業人員,在現場從事業務的人,負有泳客安全的法律責任。因此除了救生技術的精進,還要具備應有的法律觀念。救生員的法律責任如下:一、刑事責任:業務過失行為從事業務之人,因業務上之過失致人於死者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。二、民事責任: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三、行政責任:主管機關監督管理

繼續閱讀